界面新闻记者 |
债市“科技板”落地6个月后,首单兼具股债属性的科创可转债项目正式获批。
11月6日,新三板挂牌企业钢研功能(836660.NQ)公告,公司于2025年11月5日收到上交所印发的《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挂牌转让无异议的函》,公司获批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元的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6年,由国信证券承销。
界面新闻记者从钢研功能方面了解到,这是该公司首次亮相债券市场,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阎良生产基地的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首单科创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还在债券内设置了转股价格、价格修正、赎回、回售等相关转股条款,首个转股申报期首日为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的第1个交易日。
公开资料显示,钢研功能属于中小科技型企业,具备国家级科技创新称号,产品最终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高端装备、低空飞行器、人工智能、半导体、氢能源、核电等国家重点领域。
“虽然在股转系统挂牌,仍属于非上市企业,过往由于非上市企业没有信用评级,很难进行债券融资。”钢研功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本次能够拿到首单科创可转债发行批文,不仅开拓了公司融资渠道,还吸引到了很多创投机构的关注,目前已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正与公司积极交流,参与本次科创转债的募资,公司有望年内完成首期债券发行。”
早在今年5月债券“科技板”落地推行之际,上交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发行人设置可转换为股权等创新条款。
除钢研功能外,Wind显示,深圳市智胜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胜新电子)的科创可转债发行申请也已获上交所受理,公司计划发行相应债券6000万元,平安证券担任该笔科创转债的承销券商。
科创可转债是指在科创债基础上设置可转换成公司股份条款的创新债券品种,兼具股债属性。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享受固定收益,也可以按照约定转换成发行人股权,拥有分配企业未来成长收益的选择权。
负责首单科创转债承销工作的国信证券解释,由于附带转股条款,投资者能在债券发行阶段接受更低的固定收益利率,助力科技型企业在早期获得低息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转股后发行人无需兑付债券,减少企业财务压力,对冲债券信用风险,保证经营稳定性。
“科创可转债的机制灵活,由于6个月后可以转股,投资者认购债券后,后期既可以选择在上交所转让科创可转债,也可以耐心资本的身份长期持有并在合适时机转股后再择机退出。这为很多专注于投早投小的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退出路径。”钢研功能有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随着全国首单科创可转债获批,科创债市场将进入股债联动新阶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政策推动下,未来科创债市场或催生更多含权条款设计,期限从3年内中短期为主向匹配研发周期延长5-10年期品种过渡。”
“当前,业内对与研发周期匹配的长期债券、挂钩创新绩效的浮动利率债券等产品在投资端具有较高期待,若后续落地并进一步推广,有望推动债券融资与科创企业的生命周期更加匹配。”中诚信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分析。
“科创企业研发周期长的特性决定其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政策已明确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配置,但后续需出台更具体的激励措施,如在投资端持有长期债券方面给予补贴等利好,切实鼓励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此外,围绕科创债的指数产品及衍生工具研发,亦需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引导,丰富科创债市场的投资选择,推动风险分担机制的普及与优化。”袁海霞认为。
另据界面新闻记者观察,Wind显示,自5月科创债新政实施以来,科技创新领域债券发行驶入快车道。今年前10个月,全市场科创债券发行规模累计1.7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前十个月发行科创债788只,发行规模累计8073亿元,在规模同比增长超60%的同时,有望追平银行间市场发行数据(837只、9598亿元)。
据娄飞鹏解释,银行间市场科创债发行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主要是科创票据、ABN,短融和超短融占比较高;而交易所市场科创债发行主体以国企、上市公司为主,产品以公司债、ABS为主,期限上3-5年占比高。
“相比之下,交易所市场以‘资金直达’为突出特点,在传统产业债基础上,年内,电子、装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和创投机构债券陆续涌现,为科创领域直接融资提供支持。”袁海霞向界面新闻记者进一步补充,“随着后续科创债券在融资主体扩容、发行条款创新以及融资效率提升等方面迎来新的突破,交易所科创债发行有望实现进一步提质增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