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证券交易所披露,11月3日,北交所向杭州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文件提出第三轮审核问询,问询函主要围绕其收入真实性核查、外协加工核查充分性以及毛利率下滑及业绩增长持续性三大核心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觅睿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网络摄像机及物联网视频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集硬件、软件、云服务、AI为一体的智能网络摄像机及物联网视频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披露的项目动态信息,觅睿科技的IPO申请于2024年12月31日获北交所受理,2025年1月24日获首轮审核问询,6月17日获第二轮问询函。

境外客户实地走访地点均在境内
收入真实性核查成为此次审核问询的聚焦问题。北交所针对其客户走访、实控人资金流水等多个环节提出明确问询。
根据觅睿科技的申请文件,报告期内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共访谈50家客户,其中对DorelJuvenileGroup,Inc、LIZHONGXIANG( HONGKONG )LIMITED、EverFlourish Global Development、Jetmax Lighting Co.,Limited等境外客户的实地走访地点均在境内,理由为访谈所在地与客户存在母子公司关系;而对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走访地点位于广东深圳,与其上海注册地址不符。
对此,北交所要求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说明对境外客户的境内母公司进行走访的原因,包括境内主体名称、与境外客户的匹配依据、访谈人员职务及对合作情况的知晓程度,以确认核查工作的充分性。针对上海摩象的走访地址异常问题,需解释原因并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类似情形。
审核问询函提及,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共对14家下游跨境电商进行走访,上述跨境电商报告期内采购觅睿科技产品合计860.83万台,销售觅睿科技产品合计764.08万台,实现终端销售的比例为88.76%。北交所要求其说明跨境电商采购觅睿科技产品的数量和最终销售情况的数据获取方式,是否获得客户签字或盖章,数据来源是否客观、可靠。
报告期内,觅睿科技实际控制人袁海忠银行账户大额资金流入主要为取得分红、工资及奖金、银证转账、收到还款、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等;大额资金流出主要为购买房产与装修、银证转账、偿还银行借款、日常消费支出等事项。
北交所要求补充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大额资金流水细节,逐笔说明交易对手方关系及款项背景,并明确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情形。同时,结合上述核查对报告期内觅睿科技收入的真实、准确、完整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关联方信息披露不全
根据问询函,觅睿科技在首轮与二轮问询回复中关于原材料运输成本承担方的表述存在矛盾。觅睿科技在首轮问询回复中称,“从原材料厂商仓库发往外协厂商仓库的原材料运输费用由原材料厂商负责;从公司仓库发往外协厂商仓库的原材料运输费由公司负责”。而二轮问询回复则表示,“公司向外协供应商直供原材料主要系主控芯片、传感器芯片等核心物料,外协方自提或者公司安排物流,运输成本均由外协方承担;结构件等非核心物料部分由供应商直接发往外协供应商,物流成本由供应商承担,因而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运输费用支出为0元。”
北交所要求觅睿科技说明关于公司向外协供应商直供原材料时运输成本的承担方前后披露不一致的原因,信息披露是否准确,原材料运费的承担方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
同时,针对第一大外协供应商华宇智迅,其实际控制人之一郁华炜为觅睿科技的前员工,且公司将其比照关联方披露,但中介机构未核查另一实际控制人郁焕根的资金流水。问询函要求补充华宇智迅相关主体的资金流水核查细节,并说明未核查郁焕根流水的原因及后续补充核查情况。
根据申请文件及问询回复,2025年1-6月,觅睿科技的智能网络摄像机及物联网视频产品销售收入约为2.99亿元,同比下降0.38%,对应产品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6.86%,对应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94%。同时,该类产品销售单价自2023年以来均出现同比下滑。
北交所要求觅睿科技区分成品与模组,从产品结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单价、成本、毛利率等维度拆解其2025年1-6月数据下滑原因,同时,结合原材料价格变动分析成本上升合理性,并揭示毛利率进一步下滑风险,以及是否存在持续降价来刺激销售的情形。
此外,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度,觅睿科技增值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4.22%、62.75%、79.98%和83.26%,整体呈快速提升趋势,增值服务实现毛利较高,盈利能力强,且随着增值服务收入规模持续扩大,该部分业务对公司利润的贡献逐渐提升。
对此,北交所要求其结合2025年1-6月增值服务终端客户付费数量、付费终端用户占比、增值服务期限、收费分布等情况,量化分析增值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补充同行业可比公司2025年上半年数据以对比业绩变动差异,并最终结合所有因素分析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揭示未来是否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