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旗下重要子公司1900万元存货“不翼而飞”?
继资产在短短一周内三次被法院查封,ST景谷(600265.SH,景谷林业)两年前收购的子公司唐县汇银木业有限公司(下称“汇银木业”)再次“暴雷”。
8月13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汇银木业在年中库存盘点时发现,约1900万元存货盘亏。
1900万元的存货去哪了?
ST景谷表示,经初步核查,盘亏原因系原汇银木业实控人之一王兰存“绕开公司内控系统监控及正常业务审批流程,导致汇银木业在盘点清查时出现库存亏空”。
ST景谷进一步核查发现,部分货物很可能已被王兰存变卖,且变卖所得款项均已转入其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截至公告披露日,汇银木业尚未收到王兰存归还上述存货或其变卖所得款项。
8月14日上午,界面新闻记者对此致电ST景谷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独家回应称,汇银木业“丢失”的约1900万存货主要系人造板材,是上市公司在年中库存盘点时发现的。针对子公司身陷民间借贷风波,“公司之前确实是不知情的,汇银木业资产被查封后,公司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第一时间去披露这个事情”。
据悉,经ST景谷财务部门初步核算,该事项将造成汇银木业约1900万元的存货盘亏损失,如果按持股比例(51%)计算,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损失约为969万元,最终涉案金额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核实。
“公司已经报案了,截至公告发布时还没有立案,后续如果有实质进展,公司会跟踪披露”,上述ST景谷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至于王兰存本人是否承认涉嫌违法犯罪的事实,以及上述存货损失是否会在即将披露的中报中计提,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不便回复,以后续公告内容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ST景谷总部位于云南普洱,主营业务包括人造板制造、林化产品制造(委托加工模式)和营林造林等业务。
景谷林业的控股股东是有着珠宝行业背景的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周大福投资”),当前持股比例为55%,实控人为郑家纯。
此次存货“暴雷”的汇银木业,系ST景谷旗下最为重要的子公司,两年前通过溢价收购而来。
天眼查APP显示,汇银木业位于河北保定,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高端刨花板和高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与营销,系索菲亚(002572.SZ)、皮阿诺(002853.SZ)、 欧派家居(603833.SH)等家具类上市公司合作商。
以2024年为例,汇银木业全年实现营收3.89亿元,同期ST景谷实现营收4.47亿元,占比高达87%。正是因为去年人造板行业的低迷,导致汇银木业亏损超过3200万元,进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由盈转亏。
虽然目前关于1900万元存货的去向有待进一步调查,但界面新闻注意到,在此前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披露的汇银木业前五大客户中,包括了王兰存曾经实控的公司——石家庄市欧美木业有限公司。另外,彼时的第二大客户——天津盈格迪贸易有限公司,系汇银木业总经理李炳堂儿子控制的公司。

存货“暴雷”的同时,汇银木业近期还陷入“查封风暴”。
汇银木业在最近短短一周之内三次被法院查封资产,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浮出水面,事件的矛头同样指向汇银木业原实控人。
据界面新闻梳理,汇银木业的资产查封风波始于今年6月。
2025年6月,因汇银木业及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案件,申请人王三全等向法院申请进行财产保全。当地法院将汇银木业的成品库房及库房内所有成品板材货物查封,查封的资产账面金额约5000万元,同时,将汇银木业的主要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冻结账户资金约80万元。
随着冰山一角被揭开,8月7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汇银木业位于河北唐县工业园区的砂光线、锯切线、翻板器、热压机各一套被法院查封,起因同样是汇银木业及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因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财产保全,标的金额达1093.07万元。
前次查封令未解,8月11日又添新案。汇银木业部分库房内的木板及配件库房零件被查封,申请人向法院请求对其名下价值719.86万元财产进行保全,汇银木业部分库房内的木板及配件库房零件被查封。
8月13日,“查封风暴”再度升级。正定县法院应申请人请求,裁定冻结汇银木业400万元银行存款或查封等值财产。这次被查封的是企业核心生产设备——一套密度板砂光生产线,查封期限长达两年(2025年8月12日至2027年8月11日止)。
尽管被查封的财产暂由汇银木业负责保管,法院允许其可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然而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汇银木业来说,“正常生产经营”已成奢望。
ST景谷表示,本次汇银木业的一套密度板砂光生产线被法院查封,将对汇银木业正常生产及销售造成不利影响。若最终判决汇银木业承担责任,相关资产可能存在被司法处置的风险,对其经营将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查封事件不断发酵,汇银木业背后的债务黑洞逐渐显现。
截至目前,ST景谷控股的这家子公司涉及诉讼事项累计7项,涉案金额合计达7090万元(诉讼本金,不包括相应利息),占ST景谷最近一期净资产的74.55%。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ST景谷在公告中承认,根据公司初步自查,除上述涉诉借款外,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及汇银木业尚有未偿还的借款金额合计约3089.35万元。
一位长期关注ST景谷的投资者对界面新闻表示,“结合ST景谷一周内三次披露的公告看,后两次新增查封的金额719.86万元和400万元,均不在之前披露的已查明3089.35万元借款范围内。也就是说,汇银木业可能还存在其他潜在的民间借贷纠纷,随时可能引爆新的诉讼,就像是无底洞一样。”
对此,上述ST景谷证券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会进一步进行核查,以事实为准,若达到披露标准,公司会进行披露”。
ST景谷公告中也表示,鉴于债务尚在核查中,同时部分债权人可能通过诉讼等途径进一步主张权利,上述未偿还的借款金额存在不断增加的可能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汇银木业身陷民间借贷风波,早在2024年年报披露时已有端倪。
ST景谷在2024年年报的“或有事项”中提到,2025年4月22日,子公司汇银木业收到法院传票和起诉书,原告诉请汇银木业、崔会军、王兰存向其偿付于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借入的款项及利息人民币1120.42万元,并分别冻结崔会军、王兰存持有的汇银木业股权数额152.88万元。
突如其来的借贷纠纷一度引发监管关注。在后续对上交所的问询函回复中,ST景谷披露了更加细节的内容。
ST景谷称,根据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向公司出具的书面说明,原告张茂祥诉请的债务是原两位实控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四次向其借入款项合计1100万元,同时出具四份借条,后偿还了200万元。
据悉,借入的资金打入了原两位实控人指定的账户,由原两位实控人自行安排使用。ST景谷强调,汇银木业未收到上述款项,也不是原借条的借款人,原两位实控人自认该债务属于其二人的个人债务,与汇银木业无关。
蹊跷的是,2022年7月,也就是ST景谷筹划现金收购汇银木业前夕,汇银木业原两位实控人又向对方重新出具了借条,“按民间借贷惯例,当面撕毁了原四份借条”,并在借款人中加入了汇银木业。
新的借条显示,汇银木业、崔会军、王兰存于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向出借人张茂祥借款共计110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截至2022年7月1日,借款人尚欠本金900万元,尚欠利息100万元,自2022年7月1日起,上述借款本金按年息15%计息。
正是这份新的借条,导致即将成为ST景谷子公司的汇银木业被卷入。
根据景谷林业的说法,上述借贷事项该事项是两位原实控人共同决策并实施,并未留下书面决策或任何审批记录,“在当初公司收购汇银木业时,由于其二人遗忘,并未将该事项告知公司以及各中介机构,导致公司未在各项重组材料中对该事项进行披露”。
界面新闻注意到,无论是在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还是律所和会计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中,均未提及上述借贷事实。更为关键的是,在收购完成后的整合过程中,ST景谷是否真正掌握了汇银木业的真实债务状况,不由得令人产生疑问。
眼下的问题是,另外六起民间借贷是否同样发生在景谷林业收购之前?是否均属于原实控人个人债务且与汇银木业无关?上述ST景谷证券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并未透露,只是表示“公司之前确实是不知情的”。
在今年6月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ST景谷曾表示“公司与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就相关事项进行了核实,根据其书面回复,确认不存在其他的类似情况”。然而后续爆发的“查封风暴”却一次次“打脸”。

如今“暴雷”的汇银木业,系ST景谷通过高溢价收购而来,距今不到三年时间。
时间回溯到2022年9月,景谷林业筹划现金收购汇银木业51%股权。彼时,主营业务羸弱且连年亏损的景谷林业将此视为战略整合的重要一步。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分别持有汇银木业45.292%股权。
2023年1月,这笔交易以2.70亿元的价格成交,景谷林业如愿拿下汇银木业51%股权,增值率达83.70%。
彼时交易设置了看似稳妥的业绩承诺:崔会军、王兰存承诺汇银木业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353万元、5767万元和6404万元,三年净利润累计1.65亿元。
但现实很快击碎承诺。
2024年,汇银木业亏损超3200万元,导致ST景谷计提商誉减值8331.87万元。当初交易形成的9195.22万元商誉,一年时间减值超90%。

对于业绩转亏,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人造板业务一方面受到供给端的产能大幅增加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销售端的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传导周期的影响,人造板行业价格竞争愈发激烈,致使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均出现下降,毛利率大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应由崔会军、王兰存支付的1.42亿元业绩补偿款,最终由ST景谷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以债权转让的方式“揽下”。

实际上,自2018年控股以来,周大福投资持续为景谷林业输血。
2022年9月,为收购汇银木业,ST景谷拟向周大福投资申请借款不超过3.5亿元。今年7月,ST景谷再发公告,拟向周大福投资借款2500万元。
截至2024年年末,ST景谷仅应付控股股东借款利息就达210.50万元。尽管逾期,周大福投资并未催收。
尽管周大福投资持续“补窟窿”,但珠宝巨头的光芒始终未能照亮ST景谷的坎坷之路,上市公司难改持续亏损的命运。自2018年以来,ST景谷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亏损连续扩大。根据中报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将首次破亿,在1.05亿元至1.30亿元之间。
如今面对子公司不断“作妖”,ST景谷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全面核查相关借款的真实性、完整性,聘请了专门诉讼律师积极应诉,积极向相关责任人采取追偿手段。
对此,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